雨湖区姜畲镇的现代农业观光带。
湘潭在线10日29讯(湘潭日报记者 曾明辉)对湘潭县梅林桥镇梅林村的村民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各犁自家田的小户农耕模式,在2011年开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梅林村由此以土地流转为发展跳板,一跃而入规模种植的行伍,走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他们适时、大胆地放弃小户农作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游客。
一个村,因现代农业的发展,拉动整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湘潭并非个例。在雨湖区姜畲镇泉塘子村、湘潭县河口镇三联村等地,均因一些现代生态农业公司的入驻,带来当地农耕模式的变化。
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作为它的其中一项休闲农业正以独特的姿态呈现。在农业寻求规模种植、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不断向休闲观光等旅游业靠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正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和休闲旅游化的渗入,逐渐被打破并模糊掉,继而实现二者之间若隐若现的交融。
土地流转是他们统一的跳板,跳向何处,凭借什么来跳?各有千秋。
梅林村:创意生态农业
“土地平整了,道路更好了。”被问及村里发展现代农业后的变化,梅林村术光组的村民张文泉如是说。梅林村位于梅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核心地带,2011年,村里4个组的500多亩地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出租给湘潭龙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之后,一丘丘田从先前的不规则模样,融合到规模种植田中,梅林农业示范区,由此以厚积薄发的态势,向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前行。在梅林村,按县道标准打造的村级公路旁,平整划一的田地里,远看光光的,近看,却有细细的绿苗往上钻。梅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场负责人彭应国介绍,地里种的是红菜苔、萝卜、白菜等蔬菜。
“除了统一规划土地,实现规模种植,我们加强了水渠、排水沟等硬件设施建设。”彭应国介绍,梅林村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当地村民和公司投入相得益彰。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的诗意,往往让久居城里的人们望尘莫及。为让城市居民适时远离尘嚣,梅林村招商进来的的龙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适时引进富有创意的农场模式。“我们的土地将安装摄像头,市民在网上选定一块地后,周末有时间就可以过来打理,享受真正的田园之乐。”
供给原生态农产品并不是梅林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单一发展方向。现代农业初现成效后,现代生态农业观光、餐饮休闲度假、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均成为他们致力的方向。“我们试图打造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写生、摄影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让都市人回归自然。”梅林村村支书张永求介绍。
“希望有更多土地被纳入到流转范围内,同时能有更多蔬菜加工公司可以招商引资进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再窝家里打麻将了。”村民张文泉的希望平实简单。
泉塘子村:实现科技兴农
“就栽培杂交水稻而言,该是‘上有苏杭,下有泉塘’了。”在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中试基地宣传牌上,赫然印着前国际稻作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前来考察时的感慨之言。
一语道出泉塘子村发展的关键。泉塘子村位于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地带,设有泉塘子农技站。从超级稻种植,到蔬菜和花卉苗木种植,再到休闲生态的发展,泉塘子村紧扣“科技”一词,砥砺前行。
在泉塘子村的观光大道两侧,风吹稻浪,不时可见收割机在田间运作。姜畲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煜寰介绍,泉塘子农技站是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中试基地。“这是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产量最高、辐射影响最大的水稻示范基地。”
蔬菜基地建设中的滴灌、喷灌系统工程和整合小农水治理工程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巧抓土地流转之机,践行“科技兴农”的理念。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大量培育农村专业大户,积极引导农村科技户、种植能手、养殖能手等农村能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王煜寰介绍,湘潭溢绿园和怀化辰溪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面积达800亩,上半年产量约2400吨,产值达500万元。
土地流转后靠科技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少实惠。在溢绿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刘自力介绍,泉塘子村共有1000多亩地,目前有70余户农户的土地得以流转,占全村的1/4。“以前种两季稻,收入一吨的稻谷,一年顶多有2400元。现在土地流转后,村民不用种田,就可以收入1000元,其它时间还可以干别的活,合算多了。”刘自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从蔬菜基地到水稻基地,泉塘子村的现代农业发展,正逐渐吸引长沙、株洲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王煜寰介绍。
他介绍,整条观光大道围成一个长方形,全长共3.8公里,其中位于泉塘子村的2.7公里,沿途架设了65盏路灯,全面实现了绿化和亮化。农业带动农村环境整治,以“一廊、一点”为特色的整齐划一的民居,正在实施“穿衣戴帽”工作,招徕更多游客前来。
三联村:现代观光农业
一位年轻姑娘,在“一一风荷举”的枯荷田间走过,夕阳夕照中,显得平和静美。此地位于河口镇三联村的湘莲基地。和盛夏相比,一片枯荷并没有招来多少游客。几年前,这片一到夏季便游人如织的“万亩荷田”,和其它形状各异的不规则农田一样,只为单门单户的村民所拥有。
“我们村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至少达到了90%。”三联村的村主任郭斗湘说。
地处城郊,与湘潭市区一江相隔,东与县城一桥相连,三联村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郭斗湘介绍,为改变过去单一低效的传统农业经济,三联村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宏兴隆湘莲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湘莲基地,群众仅从土地出租一项每年就可得到750元/亩的租金。
“我们创建了‘农户+中心+公司’模式,即,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经农户签字同意,将土地统一交土地流转中心管理,通过引进项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郭斗湘说。
市农办农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适时阻挡了因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的农田抛荒的现象,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田”尽其用;另一方面,村民在获取部分土地流转费之余,不再如往年一样,被捆绑在田地上。愿意继续耕作的农户,到现代农业示范地耕作,获取工资;不愿意以田地为生的农户便外出务工,寻求自己的生存之路。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湘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这是所有三联村人的愿想。现代农业朝着休闲旅游农业方向发展,是三联村目前的发展之路。“每年夏季到来,夏季到哪里看荷花?河口镇三联村往往成为湘潭人的第一选择。我们希望这一品牌能够继续做大。”郭斗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