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后的湘江风光带是什么样子?
解读《湘潭湘江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
湘潭在线12月9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张振宇 通讯员 沈毅)《湘潭湘江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湘潭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意味着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规划》。
湘潭80多公里长的湘江风光带全部建成后将是什么模样?从《规划》中我们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据湘潭市城乡规划局介绍,《规划》涵盖范围为湘潭境内湘江两岸,以滨江大道内侧50—100米范围至江面的区域为主,规划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规划》目的是融合景观、生态、文化、休闲、服务等多要素,打造体现湖湘文化特色的生态文明走廊和文化传承系带。市城乡规划局工作人员对《规划》作了如下解读。
五大特色空间
根据《规划》,湘江风光带将被打造成五大特色空间:
昭华纽带特色空间,含昭山—九华两大示范区,形成以昭山风景区为主体的绿色生态意境与九华现代都市商务休闲意境相结合的特色空间;未来新城特色空间,含岳塘副中心—万楼副中心两部分,以体现现代商务中心都市风格的岳塘新城景象与以万楼为主体的休闲服务中心景观相对应的特色空间;老城新韵特色空间,含河东中心城区—河西旧城,以宝塔公园、体育公园等核心的河东中心形象与以雨湖、文庙、城正街等河西历史风貌景观相结合的新老城区特色空间;生态保护特色空间,包括郊野段—湘钢段,以犁头嘴湿地公园和湘钢滨江防护绿带为基础,体现生态防护,绿色革命的特色空间;东部门户特色空间,含高新区—易俗河,以展现现代科技技术形象的高新区与易俗河两大产业空间相对应,凸显现代产业特色。
交通纽带 方便快捷
根据《规划》,风光带的主体:滨江路定位为区域景观大道,以休闲观光功能为主,兼顾交通疏导功能,通过外围主要城市道路纵向分流和横向疏解滨江车流。纵向:通过13条平行于滨江路的城市主要道路分担城市纵向车流,减少滨江道路交通量;横向:通过36条垂江通道使滨江车流快速疏解至城市内部,缓解滨江路交通压力。规划25处跨江通道(含已建成的跨江大桥),实现两岸交通便捷联系。
除陆上交通外,《规划》还对水上交通作出了详细规划:包括旅游客运码头3处、货运码头8处、船舶服务中心1处、救助中心1处、游船停靠点10处等,有兴趣的市民可弃车乘舟,逐波湘江。
依托滨江路,湘江风光带还将打造滨江自行车绿道系统,沿线将设自行车租赁服务点105个,方便市民骑车游玩。
岸线设计 多彩多姿
湘江风光带的规划与建设,其特色凸显的关键在江和岸、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和谐与统一。
南方多雨水,为确保安全,湘江风光带的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标准设防,这样一来,为满足现场地形和防洪要求,河堤形式被分为“路堤合一”和“路堤分离”两类,也就是说,在一些地段,路就是堤、堤就是路;而在另外一些地段,则是堤在外且高于路,路在堤内。
《规划》在岸线设计方面,除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凸显岸线景观特色外,还充分考虑岸线腹地功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岸线设计成商务休闲岸线、康体健身岸线、生活岸线、历史人文岸线、生态旅游岸线以及生产服务岸线六大类。在不同的岸线区段,市民可以各取所需、作出不同的选择。
除岸线设计多彩多姿外,风光带内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亦各有千秋、个性明显,10个不同的区段依托不同的山水资源、场地条件、景观风貌灵活布局公共设施,动静结合,同时又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动感较强的运动、娱乐休闲区和较为安静的文化、生态休闲区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