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规模化发展,城市的“雾霾”、“内涝”、“高温”问题接踵而至,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提出了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实践活动。我们要依托“海绵城市”的思路,建立城市绿色海绵系统,构建美丽中国的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
规划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中心城区界线范围,面积80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
规划从市域角度出发,按照“城市大海绵”、“片区中海绵”和“地块小海绵”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统筹谋划协调、城内城外结合,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互相融合的“生命共同体”,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及水文化的多重目标,即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河湖水质达标)、水资源有保障、热岛有缓解。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人水和谐,营造生态、安全、和谐湘乡。
规划布局
1.自然空间格局保护
根据自然生态要素分析以及整合相关规划对生态系统空间框架的要求,湘乡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概括为“三山四水拥一城”。
图1 自然空间格局保护
2.生态红线区域划定与管控
设置生态红线区域,根据主导生态功能采用分级分类的管控措施实施保护。包括一级管控区、二级管控区。
图2 生态红线区域划定与管控
3.海绵功能分区划定及引导
规划将湘乡划分为山林保育区、河湖湿地保护区、城乡优先发展区和城乡限制发展区等4类生态海绵功能片区。
图3 生态海绵功能分区划定及引导
4.海绵空间格局构建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的景观结构分析法,将规划区中的海绵空间格局分为海绵生态基质、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基于湘乡市海绵基底现状空间布局与特征,结合中心城区的海绵生态安全格局、水系格局、绿地格局,构建湘乡市“一带、双环、多廊、多节点”的海绵空间结构,将建设区与海绵生态一体化构建,支撑城市良性发展。
图4 中心城区海绵空间格局
5.水系统建设引导分区
对海绵城市水系统建设引导分区,分为三类:水生态优先保护区、水生态修复保护区、水环境治理改善区。
图5 水系统建设引导分区图
6.城市水系空间布局
水系空间主要有河道、水库(湖泊)、大型水渠和湿地等4大类。
图6 城市水系空间布局
7.城市绿地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569.98h㎡、占建设用地的14.25%,水域面积41.66h㎡。
图7 城市绿地空间布局
8.城市防洪安全布局
湘乡防洪格局分为涟水以北的城北防洪闭合圈、铜钿湾防洪闭合圈及城东防洪闭合圈;涟水以南的城南防洪闭合圈。
图8 城市防洪安全布局
9.公共海绵空间及设施布局
包括海绵公园、湿地公园、雨水调蓄池、引水活水设施、河道净化处理设施、末端调蓄净化设施、水质净化补水站和涝水行泄通道等。
图9 公共海绵空间及设施布
规划管控
在分区管控中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面源污染削减率等指标进行分解。
图10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管控图
规划特色
本项目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案例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的三大技术:加权进行反复分解和试算的指标本地化分解技术;GIS辅助海绵空间格局分析技术;公共海绵设施布局的规划技术,增强了规划成果的可实施性。
1、强化本地特色,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分析,通过现状调研对湘乡现状山水资源及水文、土壤地质及地形地貌、气象特点、下垫面情况、社会经济及人文条件、排水情况与海绵城市相关的规划等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与研究,奠定了规划方案因地制及宜问题识别与分析的基础。
对湘乡当前的水体黑臭、内涝问题进行了空间解析,明确了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排水流域的分布; 解析了湘乡市需保护的生态红线区域,根据主导生态功能采用分级分类的管控措施实施保护。
2、多规合一,同步编制,制定系统解决湘乡问题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体系
将给水、排水、防洪排涝与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规划同步编制,提出与城市道路、排水防涝、绿地、水系统等相关规划相衔接的建议,进行规划管控和落实,确定了湘乡本地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体系。
3、创新加权进行反复分解和试算的指标本地化分解技术,增强指标可实施性。
在本项目中,创新了加权进行反复分解和试算的指标本地化分解技术,采用“分区、分类分解,然后进行复核和调校”的方法,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解到各个管控单元。
4、创新GIS辅助海绵空间格局分析技术,明晰海绵空间格局。
在技术方法上,运行利用GIS对湘乡市山、水、林、田、湖等海绵基底进行分析,确定生态敏感区域位置及相应保护及修复要求,从而明晰海绵空间格局。同时根据问题导向及目标导向的原则,结合海绵空间布局与特征,制定海绵功能分区。
5、研究系统化的海绵措施布局规划技术,布局公共海绵基础设施,系解决统问题。
秉承“问题导向”的原则,从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等四大工程体系,提出城市水污染治理、排水防涝、雨水调蓄等相关设施的布局和河湖水系的生态修复要求,梳理形成各排水分区的蓝绿基础公共海绵设施建设要点及相应项目。
6、构建规划管控体系,完善规划编制标准
结合现行规划管控机制,强化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到 “一书两证”管控流程,对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工程进行组织、控制、引导和协调,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全流程管控。
7、提出了各项地方规划标准的修订和编制建议及示例,以保障纳入规划体系。
根据各类新建用地的用地性质、建筑密度、绿化率等规划指标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具体确定引导性指标包括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覆盖率等均纳入控规单元图则的地块控制指标,作为用地出让、规划许可证要点之一,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下阶段深化。
8、明晰实施路径,统筹项目库
围绕问题和目标,结合湘乡市各片区海绵城市开展的基础、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划定了全市试点建设区2片,总计面积2.75k㎡,分别为旧城试点区和新城试点区;重点建设片区分为5片,面积共5.8k㎡。
除成片推广外,还提出对全市范围内地块源头LID改造项目、黑臭水水利及水生态修复工程、积水点改造重点项目、雨污分流重点项目、海绵及湿地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供水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及海绵城市监测管控工程建设,加强海绵管控的实施路径。
9、完善制度机制,提升能力建设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能力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实施建议,有力支撑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随着中央明确打造海绵城市的方向,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也因此确立了16个试点城市,拨出专款,转变治理观念,支持城市转型。2012年湖南省政府发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提出推进建设“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湖南”;湘潭市也正组织编制海绵城市规划,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依托《湘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颁布,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控’这几个环节,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统筹建设’来实施城市海绵的建设,必将实现人水和谐,营造生态、安全、‘海绵’湘乡。